自傳Autobiography
一、自我介紹
學生是一位來自緬甸北部的華僑,名字叫王貴良,目前讀於清華大學中國語文學系。是一位性格開朗同時也樂於社團服務,精通四國語言和民族方言;緬甸語、華語、泰語、英文和傣語(泰語的一種方言)。出生於緬北金三角地區,家庭主要從事小本生意。父親經商,母親負責家庭開銷和擺攤。因長年需接觸來自泰國和中國大陸的外來客戶,使學生在忙於家庭事業的情況下,不學自通中泰二國語言。
目前家庭成員有三位哥哥和三位姐姐,學生是老幺。由於從小家境清貧又身處毒梟。父母親本身也無就學機會。望子成龍,省吃儉用,扛起了我們兄弟姊妹的所有開銷。然而不幸的是在環境的影響下,二位哥哥患上毒癮。使得原本就不富裕的家庭,造成了致命的傷害。但父親為了不讓姐姐和我受影響,便把我們送到外地讀書,最後有機會來到臺灣。
近年來緬甸變成政變和疫情的影響,使我認識到生活的艱辛和來之不易的讀書機會。並決定申請研究所來完成使命,望各位老師和教授給予學生完成使命的機會。相信日後在貴校的培養下學生定能成為對臺灣、對緬甸、對整個社會有所回報的好學生好公民。
二、入學動機
貴所為全球頂尖大學,擁有強大的師資陣容、豐厚的文化學術交流及傑出的人才與校友團,倘若能在貴所學習及熏陶,定能讓學生開闊視野、提升思維及從業界所需技能。作爲一位來自緬甸的學生,認為貴所是可以提供我深入學術研究和專業知識的良好平台。在學習生涯中,為成功取得貴所碩博士學位,定將全力以赴。尤其在本身具備數學系學位和中文系學士學位的支撐之下,相信可以更進一步深耕研究領域。使學生在中緬區域發展計劃中,起到積極推動作用。
三、求學過程
在緬甸時主要以緬文為主,中文為輔的方式。從小學到高中都名列前三,然而也以高分考進了緬甸有名的東芝大學(TAUNGGYI UNIVERSITY)數學系。就讀大二時期,也申請上了國立臺北大學的統計學。但因想要加強自己的中文能力,而改分發到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僑先修部就讀一類組。
在僑先部就學期間,因數學和英文成績優異而被指定為小老師。期間也和同學們一起成立數學小組讀書會,吸引了20多位同學一起參與討論。並拿到班級第一名,以每月3千元的補助金為奬勵。同時也榮獲清寒僑生助學金和龍門勵學基金會的奬助學金。然而不負眾望的考進國立清華大學中國語文學系。選讀中文系是因當時僑居地嚴重缺乏華文教師,原想畢業後投入教育界。然而僑居地變生嚴重的政變,以疫情為由強制在地華文學校無期關閉。
在清大就學期間成績起伏不定,學生除了需要為生活費和學雜費半工半讀外,大部分時間用於社會踐實及社團活動。學生從大一下學期開始就榮獲國立清華大學兼任行政助理助學金和清寒僑生助學金。但計劃趕不上變化,去年原以為技術性延畢一年可能僑居地政區會有所改善,然緬北(學生居住地)内戰卻愈加嚴重。所以回國發展並不是當下最好的選擇。故希望透過提升自己的專業能力,往後不管是否有機會回國或留臺投入企業,都希望能找到一份不錯的就業機會,以回饋社會為最終目標。
四、課外活動與實習
在僑先部期間,擔任過服務股長和副班長職位。這對學生埋下伏筆,自107年到現今,主要以服務緬甸留學生市場為主。致力參與各種活動與研習會,同時也接觸到了台灣和緬甸二地政府單位。機緣巧合之下到緬甸華文教育服務團(非營利組織NPO)實習時,接觸到永續發展SDGs議題。當時為了針對緬甸端在教育、環境問題和公共衛生等問題上,我們提出了SDG4優質教育、SDG6淨水及衛生、SDG9工業化、創新及基礎建設等專案,從基礎開始解決問題。
在清大期間,也開始接觸到了MOCSA緬甸留臺緬甸同學會服務性社團。從民國107年開始一直到民國111年學生就開始擔任活動部組員、文宣部部長、輔導部部長到頋問最後到講師。短短幾年我們一共幚助了將近4-5千位緬甸學生來到臺求學。
在科技公司XRSPACE未來市股份有限公司實習期間,有機會接觸到「科技創新與創業」和「資訊與知識管理」等科技領域。並開始和實習同事成立「玉山僑舍.元宇宙」團隊,致力於用「GOXR」和「PartyOn」元宇宙科技軟件規劃和籌備活動。透過科技和教育的融合,在元宇宙軟件辦多元化課程,來幚助更多的海外僑生能更快融入台灣。
學生在參於社團的同時,也努力參與僑委員會舉辦的直播比賽。並有機會以清華大學緬甸同學生的身份出席比賽,最後以20強的成績結束。同時也參與台北藝術大學 高俊宏教授 個展拍攝的影片。 參與國立空中大學 協助部分中翻緬〈我和我的孩子〉幼兒版手冊,修改部分語法和校對手冊內容。